我的眼睛看世界

2021年11月16日

都是设计惹的祸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11:06

某一天,公司行政在大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大致说了些关于节能环保的事,什么下班前关灯离开座位前关电脑之类的事,其中就提到,使用完会议室后要及时关灯。这本来很正常的事,但是行政又同时发了几个办公区的地图,并且标记,每个区域的灯的开关都在什么位置,尤其里面提到,会议室灯的开关,其实并不在会议室里面,而是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并且贴上标签标记每个会议室
这就很奇怪了对吧,按照常理,每个区域的灯开关,就应该是在各个区域以内或者附近,而尤其会议室的灯开关,最合理的位置难道不是就在会议室的门口吗?随手关灯本来是最基本的行为习惯,但是,用产品设计的语言来说,这么基本的功能竟然需要专门的说明书来描述操作过程,这恐怕只能说明,设计出现了问题,办公室的电路布线存在设计失误
软件开发行业有个常识认为,越晚发现的 bug,修复成本也就越高。如果把办公室灯光控制看成一个软件产品,那么它的研发周期也是从设计到实现再到测试发布这样的过程,而办公室灯的开关位置不在办公室门口,导致操作不便,足以看成是个 bug。如果这个 bug 设计阶段,也就是电路图纸上就被发现,那么修复的成本当然是最低的,只要改图纸就好了,如果是在实现阶段,也就是装修期间发现,那就立即要求工人重新布线,其成本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等到测试阶段,也就是装修基本完成,施工方验收的时候发现,立刻要求施工单位修改,那就要重新铺设线路,甚至在墙面上重新挖槽,然后粉刷,这就显著增加成本了,而一旦到了交付后使用的阶段,也就是施工方完全离场,再想改动,那就要重新聘请装修人员,这就等于是重新签订合同,额外支付工时费等,甚至影响正常办公,是成本最大的修复行为
不过如果追溯公司办公室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其实这几个会议室所在的位置,本来并不是作为会议室设计的,而是普通办公区,因此灯光控制只是放在附近。后来由于会议室不够用,临时打上隔断墙,形成会议室。这就相当于产品的形态修改,衍生出了原始设计中没有的需求。可是在实现新功能的过程中,并未完全考察可能引起的连带变化,因为没有考虑到在打隔断墙的时候增加新的开关,这仍然是设计上的失误,用软件设计行业的话说就是,新的需求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可能和原有的功能相互影响,而评审过程中也没有发现这个漏洞
其实如果是新设计一个办公室,以建筑行业成熟的 sop,一定会有电路设计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在新增需求的时候,很可能是没有严格的遵循流程,导致忽略了这个开关位置的细节。甚至可能交付的时候顶多在使用的初期,这个问题就很明显的暴露出来了,所以实际上公司那几个会议室的灯开关都集中在会议室外不远的地方,而且贴着标记每个会议室的标签。但是实际使用中,还是会造成不便,刚使用这些会议室的时候,想关灯也找不到开关在哪,而且即便知道了开关的位置,也经常有人开错关错
仅以此一个小小的现象,来演示一下,在产品研发的任何阶段,一旦有需求,都要对所有检查点做严格而仔细的核对,而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在长期的使用中,都会积少成多,越是常用的功能,在反复的使用中,用一次不方便一次,增加的都是无形中的成本和负担
这有点像我们买一件日常用品,很贵的和很难用的都会被轻易的筛选掉,但是却经常在便宜但是稍微有点不好用和很好用但是有点贵之间犹豫。我的建议就是,买那个好用的,哪怕稍微有点贵,因为这样只是肉疼一次,但是以后用一次爽一次,如果买了那个便宜的,虽然买的时候心情也许会相对好一点——而且其实恐怕一想到那一点点不好用的小缺陷,恐怕其实也好不了多少——实际的使用中,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不便,但是只要用的频率和次数足够多,用一次不便一次,最终都是会忍无可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