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看世界

2021年09月17日

这位师妹有故事

Filed under: 故事 — gcd0318 @ 14:32

刚才有一位很久不联系的师妹突然问了些事,倒是勾起了一些上学时候的回忆
和这位师妹认识的很偶然,刚认识还不熟的时候,彼此不知道对方是哪个系,只是看见脸熟,说过几句话,彼此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有一次我和同学中午去吃饭的路上讨论着正在做的实验和作业,刚从系楼出来,凑巧她从旁边经过,大概是我们说话的声音有点大,她就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是熟人,于是打个招呼。我同学看有女生和我打招呼,就先走了,留下我在原地尴尬
当时我和她聊了几句之后,她忽然问我,你是中文系的吗,我就纳闷,问她为什么这么想,她说因为见我当时手里拿的是一本文学史的书。我于是便告诉她,我是计算机系的,看看文学史纯粹是觉得好玩,也就顺便的知道了她是金融系。我也反问她,你看到我从计算机系的楼里出来,而且听到我和别人在讨论作业,怎么还会觉得我是中文系,她说,万一你是在准备二级,万一你是来计算机系玩的呢
我曾把这事写进关于研究方法的学期作业,因为整个过程,包括她的推理,我觉得是很典型的一个失败的研究方法导致错误结论的案例。她有很好的观察力,看到了我手里拿着文学史参考书的细节,于是得出结论,我是中文系,证据就是其他专业的人不太会看文学史。但是她也看到了我从计算机系出来,还正在讨论计算机专业的问题,这种更大的证据放在眼前,她却用两个“万一你是”来解释,这其实就是做研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的失误
做研究就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应当可以包容所有的证据,并且对于否定的证据能够提出解释。就比如这位师妹认为我是中文系的,她的证据就是我正拿着文学史书,这是正面证据支持结论,对于我从计算机系楼出来,并且讨论计算机实验这两个反面的证据,也提出了解释。从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合结论的正面证据,并且对两个反面证据给出了解释,那么她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把反面证据当成正面证据,而把正面证据当成反面证据,她就应该通过我从计算机系楼里出来,并且正在讨论计算机实验,得出结论,我应该是计算机系的,而我手里拿着文学史的书,也许是我选了文学史的选修课,或者我是替别人拿书,这样得出的结论有两个正面的证据支持,同时只有一个反面的证据需要解释,而且也很容易的就能得到解释,那么从研究方法上,这样得到的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更大
研究方法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不要给证据加戏,逻辑越直接,需要解释的反面证据越少,越有可能接近真相。当然了,这不是说绕弯子的结论就一定不是真的,她对于我是中文系的判断也确实有成立的可能,一个正在准备二级的中文系学生到计算机系去串门,这种事确实有发生的可能,但是和一个替别人拿着文学史书的计算机系学生相比,哪个更有可能呢
当年我把这位师妹的这个故事写进研究方法的学期报告后,还把报告给她看过,但是当时我写的比较戏谑,说的不是帮别人拿着文学史书,而是说可能是有个中文系女朋友。她看指着这一行说……你这就是吹大牛了

发表评论 »

还没有评论。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