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看世界

2019年10月10日

无倒字,不唱歌

Filed under: 科普 — gcd0318 @ 14:09

国庆期间,各种主旋律歌曲刷屏,妻也被熏会了跟着唱,可是她在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句的时候永远跑调,于是我告诉她,别唱“大路上”,改唱“大撸上”试试……药到病除,果然“字正腔圆”了——这不怪她,是这歌写的倒字
字正腔圆经常被用来形容戏曲演员的演唱,指的是每个字的字音和旋律都符合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怎样的呢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现在的普通话所谓的四声,以及轻声(无声调),而古代的汉语和汉语的其他方言的声调可能更多,汉语的方言也对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声调,而中国的歌唱艺术有个规律就是“以字行腔”,也就是旋律要和字音配合。中国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民歌和地方戏曲,其旋律都非常有地域特色,就是因为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声调,而戏曲和民歌的旋律都要和唱词的声调搭配。如果词曲设计的有问题,或者演唱者处理的不好,字音和旋律不搭配,这个现象就叫做倒字
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因此在创作上都要考虑每个字声调的音乐性问题,这在诗词创作上是格律的一部分,最简单的规则就是诗词的每个字应该是平声还是仄声,如果平仄不合,就会在演唱中出现倒字。现在这些配合演唱的曲谱都失传了,但是诗词的格律规则都还在,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当初演唱的风格
而现在写歌的人,无论作词还是作曲,都完全不关注这个事,甚至连押韵都不是必然的,对于精致的文体来说,押韵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现在讲究押韵的大概只有rapper了。哪里还能要求他们注重平仄,讲究字音和旋律的配合,不要倒字呢
顺便说一句,现在几乎所有华语歌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倒字,好的戏曲演员学唱歌曲,除了吐字发音尖团之类的改变以外,还要注意不要再纠结字正腔圆,只要唱歌就要大胆的唱倒字,否则一定经常跑调,包括大作曲家作词家创作的各种主旋律歌曲,以及义勇军进行曲——毫不夸张的说,义勇军进行曲几乎每句都有倒字

过几天就又能看nba了

Filed under: 篮球 — gcd0318 @ 10:23

莫雷和肖华的事闹的挺火爆,我就当是个热闹看着。中国人说莫雷支持自由支持香港是错的,美国人觉得不管对错都可以说出来,两群人说着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表演
接触多了美国人就会发现,很多美国人对香港台湾中国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除非专门关注过相关问题,否则都以为是差不多的一回事,也闹不清楚香港人最近到底在折腾什么——其实很多中国人大概也不知道
中国人讲究入乡随俗,所以莫雷的求生欲让他很谨慎的把支持香港的言论发在了中国人看不到的twitter上,而不是发微博……结果还是被看到了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人期望的所谓道歉,为什么道歉呢?为支持香港而道歉?为口无遮拦而道歉?还是为钱道歉?对香港乱局有立场,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凑巧这个立场是中国人不接受的,所以为支持香港而道歉似乎不太可能;很多人拿当年快船队关于黑人的电话说事,那恐怕真的就是肖华所谓的,不理解美国(很短的)的传统,在美国,政治问题不是雷区,而人种问题是,所以为口无遮拦道歉好像也不在可选范围内,否则nba没法向美国舆论交代;那剩下的就是为钱而道歉了,影响了nba在中国的生意,实在不好意思——那只怕肖华莫雷心里要暗暗发笑,中国人就是好糊弄,随便哄哄,就又捧着钱送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真就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吗?就算nba一直不表态,恐怕早晚中国人还是会捧着钱送上门求合作的
顺便问一句,向往自由,这是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里都会表达的态度,而肖华和莫雷好像也都没说过,所谓的支持香港,是支持香港政府,还是香港暴徒,而国内反应这么激烈,大概是怕莫雷所谓的支持自由支持香港会对香港暴乱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吧——也不知道香港人是不是会突然对莫雷肖华火箭队nba突然萌发好印象

2019年10月9日

有问题要解决,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解决

Filed under: 视听 — gcd0318 @ 03:04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都是原本不存在的,人们凭空创造出来这些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也不知道是图的个什么
银河补习班有很大部分的剧情是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冲突的,这本来是个基本上没什么营养的老坑,正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自己学习的人需要素质教育,可以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提升,而那些需要靠求学来改变命运的人,那些像教导主任一样光着脚走进大学的人们,需要的就是为人之学,学给别人看,也就是学会应试,然后参加各种考试,取得成绩,拿到某种资格或者敲门砖,这是两个领域,本来不该有冲突的,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在为人之学的公共教育里搞为己之学的自留地,这才人为的制造出了矛盾冲突
就像片子里,马皓文给马飞的就是素质教育,培养兴趣,鼓励思考,而且因为马皓文只有马飞一个学生,才有可能实行素质教育——想像一下,如果马皓文带着五十个学生躺在草地上,感受着青草的芳香,然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要怎么和每个学生充分的交流,保护好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马皓文带着一个马飞去看航展,一路上尚且筋疲力尽差点走散,如果是一个老师带着一大巴车的学生,那又是怎样的场景?如果每个学生要看不同的展览,又让老师怎么办?想搞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师生比例不能太悬殊,小班课,那当然是可以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普及教育和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矛盾的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就是流水线,教出来的学生每个都一样——没错,现代社会之所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也就是靠着流水线上无限的复制才得以满足。这种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首先是快,流水线越多产量就越大,而且只要流水线的设置得当,任何一批产品里都不可能有次品,当然也不会有精品,而且经过逐渐的优化流水线,产品的整体水平可以缓慢但是稳定的提高,就像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恰相反,那是量身定做,精雕细刻,精品都是这样打磨出来的,但是很久才能出一个,而且每两个产品之间的质量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这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等很多因素。应试教育就是泡面,无论谁来泡,每一碗的味道都一样,别指望太好的味道,当然也不会很差,而且方便快捷,五分钟就能吃,而素质教育则是大厨的私房菜,换一个厨师就吃不到这个味道——要方便就吃泡面,要美味就等私房菜,这是两个行业,谁也不会抢了谁的生意,因为面对的人群和受众对它们的预期本来就不一样,这本来也没问题,要把泡面吃出私房菜的味道,那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这也像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也就是靠制度靠流程和靠人的区别,就像民主和独裁。泡面有固定的配方和食用步骤,可以逐步改进,人能改变的余地很少,而私房菜则完全看厨师的手艺,但是泡面通过配方的改进,总是可以让下一碗和上一碗不一样,如果恰好下一碗比上一碗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那就固定在配方里——这也像应试教育,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也会有缓慢的改变,如果恰好是个进步,那就在未来的教学里继续普及这样的教育方式,但是应试教育也不可能像素教育那样迅速针对天才调整教学方案。只是,太多的人以为自家孩子是天才,会被应试教育的缓慢甚至退步耽误了,套片子里的一句台词:学生不是实验品——这实在是挺滑稽的,哪来那么多天才?真有那么多天才,世界早就乱了。人类社会之所以稳定,就是因为天才太少
影片的结果,马飞还是要回到体制内,经过应试教育的检验,考到前十名,才算是个完整的结局——当然了,这也是在给素质教育正名,说明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来应付应试教育,完全没有问题。换句话说,那些连考试这么简单的事都搞不定的学生,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素质。在这个意义上,无法通过应试教育的学生,基本上就是素质不够好的学生,虽然有误伤,但是和整体的过滤效果比较,这些牺牲应该还算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谁愿意做这个误差呢
当完成高考后的学生把书本和考卷从楼上扔下来的时候,马皓文问教导主任,学生真的喜欢学习吗,高考之后他们还会继续学习吗,教导主任无言以对——但是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以后的事情应该交给大学老师们去解决。每个学习阶段都有自己的角色,初中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受)教育,这是教育普及的一部分,也是阻碍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而高中的任务就是给大学输送学生,至于以后怎么办,高中老师没有义务考虑。毕竟高中实在是很尴尬的一个阶段,除了师生比例奇葩的共性问题以外,九年义务教育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完全搞以达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毫无问题,大学是面对(法律上的)成年人的选拔教育,所以老师可以放手不管,唯独高中,夹在中间,十三不靠,怎么都不对——换句话说,怎么都对,就比如教导主任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但是马皓文不一样,他面对的不是马飞的一个阶段的教育,而是要面向马飞毕生的教育,这就像任期制的总统和终身(甚至世代)制的皇帝,对国家的责任也不一样,总统只做几年,以后的事有以后的总统处理,哪怕留下个烂摊子,只要自己的任期内干净漂亮就好,而皇帝却要考虑子孙万代,所以会花时间在那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上,比如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隋炀帝修运河。对马飞来说,教导主任只有几年的任期,而马皓文是终身的爸爸,他们的诉求和目标,也就决定了,他们仍然做的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一个为了眼下,要立刻解决问题,一个为了终生,要长久保持领先
所以马皓文的面向终身的素质教育,和教导主任的面向当前目标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件事,矛盾都是因为缘木求鱼而人为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