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看世界

2010年09月16日

新游牧时代续集:那是一个让我痴迷的黄金时代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16:43
曾有老文谈起新游牧时代:游牧民族追逐水草,哪里能放羊,就到哪里去,不定居,没有牵挂,一身的家当就在马背上,自由自在,剽悍壮美
其实现在的社会就很像是全民游牧,哪有钱赚,哪有好的生活,大家就都蜂拥的冲向哪里,等到没有了,再换到下一个目标
这当然是个很好的事情,因为,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才有过的机会
若说起我们华夏民族的黄金时代,到底是哪个时期,也许各人会都有一个说法,强汉,南北朝,盛唐,两宋,明清,最近……但我却更欣赏先秦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以前的所有时代,它包括伏羲女娲的神话时代,还包括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也包括春秋战国的信史时代,有粗犷的青铜器,有血火交融的战争,有争鸣的诸子百家,有悲壮的春秋战国,如李泽厚先生所说,那个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鲜活的,有热情的,充满希望的,激情洋溢,力量迸发
每当我翻开史书,读到这个时代,幻想中的场景都会是风起云涌,钟鸣鼓震,孔子登临泰山,庄子独立江畔。但这还并不是引起我对那个时代充满崇敬的全部理由。最提醒我不断回首去看那个时代的,还是我们当今的生活——有对比才有选择
其实我们总说先秦,但是最印象深刻的,还只是两周,尤其是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无疑,这也是华夏民族大部分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渐渐形成的时代。周代的统治应当是类似城邦的结构,而春秋战国,又有着一群“士人”,他们形成了特殊而且有趣的游士阶层。这两样东西原本是不和谐不统一的,但是也恰因此,我对“不和谐美感”的兴趣,使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追寻这个状态
城邦统治,原本是要让人们和土地绑定起来的,并且设立封疆界限来防止农民逃逸,让他们在此集体劳作,冬天不适合农业生产的时候,就一起进入城邦休养。这也是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盘踞地,就是欧亚大陆的北温带地区,而且平原多,适合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春种秋收,就需要人固定在土地上,守侯一年,因此才有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继而形成了特有的思想传统。但是这和后来常见的“编户齐民”还是很不同的,因为那时候对土地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所有权观念,人和地之间结合的并不紧密,而且在不劳动的贵族和住在乡下的“野人”这两大阶层之间,还有一类“国人”,他们虽然也要种地,但是还有资格参与政治,一般这是周的本族人民,或者战胜国的直接遗民,所以很可能,这才是所谓的“士”,有些贵族性(可以参与政治),但是又不具备贵族的其他特权(依然要劳动)。而且那个时候,也许农民的地位并不高,一直要到商鞅变法,才确立了农民的地位(这也可见商鞅变法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左传里才会记载了各种补查政事的手法,但里面却丝毫不提农民,因为农民在政治上的地位,远比百工商旅等等身份的人都要低。所以论语里虽然很少出现农民(好象只有一处提到,孔子说,要学种菜这种事,不要来问我,我不教这个,谁要是想学这个的,就去找老菜农去),论语里却出现了孔子说自己是“待善贾者”,还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来做比方。应当说,在当时看来,这些“游”的“士工商”者,都要比定居的“农”人的地位要高
我一直觉得周人的统治重点是在城市,而不是乡下,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出去,越远离城市的地方,就越不受到重视。这和后世对城市的态度,可能稍微有些差异,后世对农村的重视,大概是要远超城市的。所以唐朝有人就想要把扬州这种已经非常富庶的地方,反要改成乡下模样。因为大约在他们看来,城市就是个堕落的场所(难道也是对孔子“礼失求诸野”的误解),一提到城市,就觉得那是个乱七八糟的地方,京城浮浪之类的说法,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在很多时代里,侠并不是个好的身份,这又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因为我们现在总是会觉得侠是一群值得敬慕的人),博徒酒客,财利争斗,道德沦丧,治安败坏,所以秦汉以后才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城市,这种“少数先富起来”的地区,表现出无奈和厌恶,随时打算回到田园,而后渐渐孕育出了所谓的山水一派的文人,以及亲近自然的审美情趣,认为郊外乡下才是安顿心灵的地方,城市则是污秽杂乱的俗世界
但先秦却没有这样的偏见,市集可能原本就是村民们定期联络感情交换信息贸易财物的场所,就像近现代的乡下人赶集一样,不但可以以布换麦,还可以看到百工献艺,听一些流言飞语,和单调的农村劳作相比,城市是个充满了新奇热闹的乐世界。而且往往,祭祀行为也都在城市里进行,那么在那个祭祀行为神圣无比的时代,城市也就成了一个神秘高尚的地方。既然乐世界和圣世界结合到了一起,那么人们自然就会认为,城市里的人,都是不但快乐而且有修养的
那么再和后代的记载相比,比如我在南京上学的时候,查到南京的地方志和历代关于南京的记载,那曾经就是个没有耕地没有农民的地方,而且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集中在此,可是史料里依然说它“号为难治”,“且多奸盗”,“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有钱的纨绔子弟以声色狗马为乐(很像现在很多人眼里的北京嘛,官二代富二代横行霸道,难道这就是首都的常态不成么),人不可爱,生活也不会快乐,史家的那根笔真是惹不起
而先秦人的生活,却要自在得多。诗经里多次出现的“优游”一词,总是会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而这个词却又总让我们想到了“逍遥”,想到了浪漫而且潇洒的庄夫子。其实中国人的“游”,本也不过就是几个形态:要么是宽松自在的优游,听点小曲,跳点小舞,喝个小酒,也许还会带着小妞;要么是宣泄烦恼的出游,摆脱束缚,忘记忧愁;要么就是以游为人生的追求,把游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总之,生命必须是快乐的,而且也是都要“游”的。快乐的时候“游”起来,所以“游”也是快乐的;若是不快乐的时候呢,那就用“游”的方式来寻找快乐,为了快乐而“游”
春秋是个很短的历史时期,随着春秋的结束,城邦统治也基本上不存在了,但是“游”的精神却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国人虽然有“游”的性质,但是依然还要受到身份的限制,而春秋之后,一直到战国,这种身份的差异,渐渐随着“贵族凌夷”而被消解了,人的身份差异缩小了。原本春秋时期人和土地的关系就不明确,甚至还有专门的防止人和土地有固定关系的政策,那么随着春秋晚期的战乱,流亡离散者自然就更多了。孔孟都认为,这时候,人民的散或者聚,是随着一个地区的政治水平而进行的,所以在那个“人多力量大”的时代,要想强大,就要人多,要想人多,就要政治清明,把国家治理好(其实我倒是觉得,要想把国家治理得好,就得国际环境压力小,要想国际环境压力小,就得强大,所以这本来也就是一个问题)。当然了,在那个没有投票的好年代里,其实人们与其说是向着政治好的地方走,还不如说是跟着政治名声好的人走。所以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到处走,走到一处,看看是不是个好地方,失望了,再走,走到半路没钱了,就和逃荒的一起要饭,一直到发现天下之大却无容身之所,这才无奈的承认自己是个“丧家狗”,慨叹一下“乘桴浮于海”或者“游于方之外”,总之,既然空间上没有可游的地方了,那么就在心灵上“游”一下聊以自慰好了
这就是所谓的“游士时代”,大游特游,甚至这些人,反对定居,孔子就说“士怀而居不足以为士矣”,也只有庄子,有“齐物”的思想,才勉强给了安居树枝的小麻雀和翱翔九天的大鹏以平等的态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要求对方,在庄子看来,也是不足取的,故嘲笑鸿鹄的燕雀之所以要批判,不是因为它们的“小”,而是因为它们的“笑”)。当然了,孔子其实也是矛盾的,因为他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这也恰说明,在孔子看来,当时“游”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太严重了,太过分了。而那些追随孔子的人,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对文德近乎疯狂的追慕,也是游士时代的特点之一,跟着孔子走,亦步亦趋,哪怕是要饭,哪怕是不知道目的地是哪。他们代表的,其实是另一个方向的游士精神,就是为道而游,游以求道,追寻的是一种生命的意义
所以屈原面对现实世界的困扰和挫折,就转向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对生命本质的恐惧和人生苦短的哀叹,所谓的“驾言出游以泻我忧”,不但是游,而且有目的。但是屈原很快就发现天地无限,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实世界的困扰使他对世界的忧惧迅速转移到了生命上,谈着“神倏忽而不返兮形枯槁而独留”,开始思考生命的本质。为了化解掉这一层忧惧,这才对求仙产生了向往,羡慕周穆王的西游。但是屈原的西游却不是去见什么西王母,不重空间,而是追求“道”,得道之后,精神和众家神仙一起游荡于超越的境界,但却不忘家乡,还“欲度世以忘归”,却发现家乡思念我,我也想家,但是我们的路不同,只好“泛容与而遐举”,彻底超越尘俗,逍遥徜徉。这也就是说,远游以求道(这里呢,“道”其实不是什么政治措施,或者仕途经济,而是追求生命本质和价值与意义),可以净化心灵(似乎汉朝一下,却常有人拘泥于屈原的放逐经历,强把远游和离骚拉扯到一起去,实在是让我费解。还有人说这是逼避世,我看则也未必,当更像是度世。当然了,还有前辈学人说远游不是屈子作品,或者说这是神仙思想,属于道家,这就很值得商榷了)
史料中的记载表示,在春秋战国,迁徙行为比比皆是,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整体的搬走——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按我们现代的看法,国家的特征之一,就是有相对非常固定的疆域和人民——看看尧舜盘庚,似乎国就是移动的,有时是自愿,有时是被迫,可迁,也常迁,土地人民政权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从来都不必须一起变化。所以孟子才会有类似“愿为之氓(段注《说文解字》:自他乡往之民)”的说法,大家都向着有道义的地方流动
其实大部分时候,百姓们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游”更多的不是慕名求道,而是逃亡求生,但是既是“求生”,就必然不会到“无道”的地方去,所以两者其实也不矛盾。而且,把流民和逃难联系起来,大概也是后来才有的思路,觉得若是没有大难大灾,就不会有离家出走,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在当时,流动本来就是常态,不见得就和悲剧灾难有关,有时候也许就是此间虽乐却也要追求更好的状态而已,这和逃难大不相同
在这种流民游士的社会大环境里,再加上求道乐土的目标和观念,所谓的“天下”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安居的人,眼界必然就只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才会有“地盘”“势力范围”的观念,而流民本无土地,也不在乎土地,足迹所到之处都是自己的土地,因此也就都不是自己的土地,尤其当时也还没有形成“土地私有”的观念,因此才会有“志在四方”的想法,所以孔子身在鲁国,却始终谈的是“君子之于天下也”,而不是鲁国本位。如果不是知道孔子是鲁人,单是看论语,很难看得出他的国籍。而这,也不是孔子一人的状态,而是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大师们的共同状态,周游天下,故担当天下。当然了,也有另外的说法,比如庄子就认为“天下人”也不相同,孔子始终不脱“游必有方”的境界,是“方内人”,还要求道,虽然不是拘泥于一国一地,却也还是要有个鱼的江湖,人的道术,虽然不安居于具体的房屋土地,却还不能够达到“相忘乎道术”
游于方内,以道为安,实无定方,有内在的超越性,但是比起方外之游,又逊色几分,那完全是精神飞跃的凌虚状态。有语言文字上的考证表示,“游”本来就是指的拉着旗帜的行为,这大概是古代氏族迁徙的一种常见现象,旗帜上就是部落氏族的图腾,是神的象征,因为只有神才能游,所谓“神游”,人的出游需要和神一起,求神的保佑。但是其实,无论方内方外,都是天下的意识,所以才会“士怀而居不足为士也”
其实说了这么多过去的故事,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则是今天的生活。我们可以跳槽,可以搬家,可以离婚,很多时候未必出于对身边现状的不满,而是出于对彼岸的羡慕,而且这些在传统的观念里也都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为什么呢?呵呵,日后再说吧
注:最后一段其实原本没有,草稿初成,给许悦看过,她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呵呵,她猜对了,于是加上,但是要加的东西太多,有些可能我还没想的太仔细,于是,还是留个话头比较好——我留的话头太多了,“愚人多寿智者早夭”的系列还差了一个结尾没发呢

12条评论 »

  1. I’ve been thinking of moving from Joomla to WordPress because it’s much easier to use and much more convenient. But the problem is I have many posts, and I don’t know what to do… since I’m not a programmer or anything.. . How can I migrate from Joomla to WordPress?.

    评论 由 link — 2011年12月7日 @ 23:38

  2. […]below you’ll find the link to some sites that we think you should visit[…]…

    评论 由 Yolanda Cloer — 2011年12月13日 @ 01:43

  3. I’m doing a project about spectators and am trying to find peoples opinions and feelings from the olympics (whether watching it in beijing or on the tv).. . I searched technorati for “olympics” and there are sooo many results that are much more recent and come up first, but aren’t what I’m looking for, I can’t work out how to filter out ones from the games…. . Anyone know how I can do a search for blog posts tagged olympics in say the month of August..

    评论 由 Clint Siroka — 2011年12月13日 @ 23:10

  4. I simply want to tell you that I’m beginner to blogging and site-building and certainly enjoyed you’re blog site. Very likely I’m going to bookmark your website . You definitely have beneficial posts. With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web site.

    评论 由 Gregory Despain — 2012年01月14日 @ 11:10

  5. How do I write a Blog introducing a new to social networking site?

    评论 由 Berenice Wratchford — 2012年03月28日 @ 06:02

  6. Ya, seriously superb collection of online frameworks are slotted out here…………

    评论 由 Pete Chandier — 2012年08月22日 @ 11:21

  7. Quite nice and compact tutorial. Thank you for putting it together!

    评论 由 Collin Wilford — 2012年08月22日 @ 11:39

  8. good, but sliding image is as well fast.
    how setting it?

    评论 由 Rafael Dillin — 2012年08月22日 @ 12:43

  9. Great stuff. I wish to have client that can understand that sometimes “less is more”.

    评论 由 Sharita Fanton — 2012年08月22日 @ 13:39

  10. If About.me sold for so much, I wonder what is the future for AskFor.me
    More brandable, and memorable, in my feeling. “Ask for me” sounds a bit better than “Google me” And not sure how you’d say “Look me up on About.me”

    评论 由 Corey Mooers — 2012年08月22日 @ 14:14

  11. Eventually, my internet site is back up and running. It need to have been done for 4 hours or so.

    评论 由 Gertude Vrba — 2012年08月22日 @ 14:28

  12. bsUzxe I really liked your blog article.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Much obliged.

    评论 由 cheap bookmarking service — 2012年11月9日 @ 14:33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TrackBack URI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