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看世界

2013年01月31日

话说有的好黄牛真知道这票什么时候卖多少钱

Filed under: 故事 — gcd0318 @ 00:52

别以为帽戏过了就能降价,好像06年吧,谭家三代龙凤呈祥,我憋到杜镇杰的劝千岁开始了才去碰,然后说,便宜点吧,黄牛曰,谭元寿的洞房张学津的鲁肃都没出来呢,你个棒槌……尼玛我挨了骂还挺高兴,这黄牛知道今天晚上都来看谁
后来,我看完大帐就撤了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28日

和雌共震

Filed under: 故事 — gcd0318 @ 01:51

某人对比fxxker和fxxk说,似乎意思有点细微的区别呢,感觉好像fxxker比较多的是骂人的或者调侃的,直接用fxxk的话会有点无可奈何的微妙感~我看了好几遍才理解,就是操和靠的区别吧……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21日

赤贫还真是有赤贫的好处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03:15

就像当初考大学,成绩不好的娃娃只求有学上,成绩超好的孩子闭着眼也是北大清华,就我这种没准能进清华但又怕失手的最纠结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18日

space testing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4:30

as 1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17日

尼玛这年月都不知道是谁在哄抬物价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0:57

起点这么高,出手就不一样,想低调都难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16日

这个片真的沾艺术的边

Filed under: 视听 — gcd0318 @ 01:59

话说一代宗师这个片,还真不是我应该看的,王家卫已经超出人类智商的容忍范围了。之前看到好评如潮,我就觉得它肯定不适合我,及等到看到邹静之老板在微博可着劲的夸,我又有点怀疑了,因为邹静之的水平我大概还是知道的,不应该太垃圾。后来妻也禁不住无数的宣传造势,建议去看看。于是,今天临时决定,那就去看看吧,哪怕就是去听听李晶的坐宫呢,也不算是白去——就像网友说的,没有几句京剧,就好像拍的不是民国片似的。李晶偷偷的告诉我,那几句真是她唱的,我倒是更想知道那个架是不是她打的,嘿嘿。由于早就知道这个片有两个多小时,所以我们选了不是很晚的八点场。下班,赶紧赶过去,连班车都没等
事实证明,我还是对的,这个片不属于我的智商范围,唯一的好处就是听了几句戏,除了李晶的坐宫,还有洪羊洞和见娘。尤其那两句见娘,疑似罗筱宝,这个我听不出,还是等等别人的鉴定结果吧
其实一开始我的感觉还是很可以忍受的,看着开场的那段雨中的乱打,我当时就觉得,王家卫的片反正从来不讲故事,就这么看俩小时的乱打也就不错了。结果果然,我还是太没想象力了,王家卫玩的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人家是用字幕和旁白讲故事的导演,镜头只是营造气氛而已,补充一下那些字幕和旁白没有讲出来的东西,这也是王家卫和其他人的区别所在,别人都是相反,用镜头讲故事,略有不足才用字幕和旁白来弥补。这时候我就一直被一个问题萦绕着:为什么邹静之会给这种片抱粗腿捧臭脚
在字幕和旁白的帮助下,我串起了有梁朝伟参与的这部分故事,让故事的梗概大概有了个虽然模糊不清但还算可以辨识的眉目。这个需要费力的不断记住字幕里的那些时间点,到底先出现的片段是1950还是1940,几个片段到底谁在前谁在后,什么什么的。还好我对数字还算敏感,这个难度很快就被克服了,我默默的记住了那一个一个支离破损的段落,还有那个台词课不及格的配音念出来的一句一句啰嗦没文采的旁白,然后在心里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就像看科教片带听解说一样。终于,一个正常人可以理解的故事,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不得不说,这真的是艺术的手法,这是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人都说“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但这就不是杜甫了,这就不是圣人了,这么写出来的句子就不是诗了,就是大白话了,就是要拆开了,打乱了,再重新组合起来,就是不能按照正常人习惯的顺序展现出来,这才是艺术,这才有境界,这样才能把王家卫送上神坛——我的个老天,我尼玛居然开窍了,我知道什么叫王家卫式的艺术了。一样的句子颠倒,别人写出来,那叫错乱,杜甫写出来,就是艺术;一样的颜色瞎抹线条乱搁,别人画出来,那叫涂鸦,毕加索画出来,就是艺术;一样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别人拍出这么没有逻辑没有顺序的东西,那是剪辑的时候给胶片洗了牌,王家卫这么干,虽然也是剪辑的时候给胶片洗牌,但是人家是故意的
最后的演职员表,回答了我最先前的那个疑问,为什么邹静之要力挺这个片——这个片就是邹静之参与制作的啊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字幕里没写,旁白也没说,所以我还没想通,那就是,张震小沈阳的那一段,到底是干什么的,我还以为是换了一个故事,依然是从雨中乱打开始——王家卫讲故事必须从雨中乱打开始。但是很快,梁朝伟又出现了,再后来,小沈阳再也没出现,让我原计划的张梁对打也最终也成了泡影。我琢磨了很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一段到底是干什么的?王家卫的钱太多没地方花,所以必须找两个人来分账?小沈阳和张震被后台女老板潜规则了,必须安排一段镜头?因为赵本山出面了,所以小沈阳也要露一脸?一切皆有可能,徐锦江也不过就是跑个哑巴龙套嘛,好歹本山大叔也还算是会演戏的,小沈阳只是展现本色而已。一直到散场,在从电影院出来的路上,我和妻闲聊着闲聊着,突然我就醒过攒了——这是王家卫的良心,这是王家卫的救赎,他知道观众里会有我这种不懂艺术的笨蛋,看梁朝伟的故事看的费解,所以派张震小沈阳来搞笑一下,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免得太尴尬,也算是买一送一,让我值回票价,花一个片的钱,看了两个片,买棺材附送骨灰盒,别管大小也是多了一个
哦对了,想看武打片的,就省省吧,免得失望,对心脏不好,片里所有的打架场面统统都是慢镜头摆pose,武打舞蹈什么基础都用不上,我都能演,还是十二生肖比较值得期待,虽然我没看,但是成龙一直都以真功夫为号召,老了老了,虽然打字戏在数量上有所保留,但是质量并不打折,还是看这个能看到点真打的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15日

这尼玛不就是废了嘛

Filed under: 生活 — gcd0318 @ 00:10

解个复变方程都要翻书查公式了,这以前上学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口算的难度啊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14日

留个记录

Filed under: 故事 — gcd0318 @ 02:58

9爷说:“我演女的,我爸爸演女的,我爷爷演女的,我太爷爷也是演女的……”
“你们家就没人演男的吗?”
“有,我姐”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8日

方舟子都开始说人话了,谁要是继续傻屄,那就肯定不是装的

Filed under: 言论 — gcd0318 @ 01:25

虽然d和国经常穿一条裤子,但毕竟法理上是四条腿,新华社是国家的,南周是d的,财经报道是企业的,凤凰是鬼子的,逻辑上要分清楚
南周的后台老板确实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创办初衷也就是机关报的延伸,现在不想延伸了,关了就关了呗,家务事,就像方舟子说的,白宫怎么折腾voa都是内政,敢碰华盛顿邮报才是践踏新闻自由
南周所谓的自由到底来自哪里,这是个问题。既然秀出来的不是自己的脸色,那么随时变脸都不必吃惊,更何况,某些网友说南周吃皇粮,谈民主,赚黑钱,我这么一对号入座,南周居然还真都证据确凿
既然是广东省委的产业,广东省委就有权解散南周,这个生意不做了还不行吗?这点自由还是有的
南周事件是个法律问题,再多的人瞎咋呼也没用,法律问题社会化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不但不解决问题,还添乱,只能引来傻屄们的起哄。与其法律问题社会化,还不如多考虑社会问题法律化,为新闻自由找个更可靠的后台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7日

关于黄灯的讨论充分说明,只有附带了惩罚的规则才是会被放在眼里的规则

Filed under: 言论 — gcd0318 @ 01:46

最近关于新交规闯黄灯罚则的讨论特别多,在今年开始施行的新交规里,黄灯亮起后继续通过的行为也要开始扣分罚钱了,结果引起了社会的一场讨论
仔细看看交规就会发现,新交规针对的是有些车辆看到黄灯,就好像看到了加速指令,偏要赶在黄灯变红之前通过路口,这样,就让黄灯的“清空路口”的目的完全失去了意义,反倒让路口更繁忙。在这个意义上,对这些闯黄灯行为进行制裁,是完全有必要的
其实无论新老交规都规定,黄灯亮起后,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没有进入路口的车辆不得继续进入路口,这部分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的就是,老交规对于那些已经黄灯亮起后还要继续进入路口的车辆,没有处罚措施,而新交规增加了视同闯红灯的惩罚。结果,毫无变化的一条规则,仅仅因为增加了对应的惩罚措施,就引起了重视
呵呵,还能说什么呢?态度的变化是因为罚则,其实这条行为规范早就有,只是因为违反了不惩罚,就没人在乎,一旦开始惩罚,就人人自危,谁都要加着小心了
原来如此。若是从不闯黄灯,这条规则变化前后有什么区别呢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4日

交换测试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3:57

23-45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3日

舌尖上的十二生肖:兔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02:20

吃兔子这个事,恐怕很多奶油娘娘腔和爱心泛滥的小姑娘都看不惯,不过在有些地区,这还真是一道名菜,比如四川的兔头。卤兔头,北京也有,不过我见到的,挂的大多是双流兔头的招牌,只是我都没有去吃过 。我去成都的时候倒是找了一家尝鲜,说实话,孤王看来也平常,没吃出太多的特殊之处,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卤汁浸的很透,骨头也都酥软了,味道是典型的四川风格,鲜香麻辣,虽然很好吃,但是没有惊艳的感觉,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没给川菜丢人而已,不知是不是因为我选的店不够有特色
其实我吃兔子的经历很多,第一次吃兔子,那兔子基本上还就可以算是我亲手宰的
话说那年我还没上小学,家里通过老街坊弄了两只兔子,原本是作为宠物让我养着玩的,我还记得那是个晚上,同院的阿姨带着一个大纸箱子,里面垫了一层干草,然后就是两只个头还很不小的大白兔。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活生生的白毛红眼睛的兔子,也很是新鲜,但是碍于在场的长辈很多,不敢动手动脚的挑逗,也只得在一边看着。等到阿姨走后不久,我就被催促洗洗睡了,所以当晚就没怎么玩,但是心里却是一直惦记着。及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发现满屋子的兔子屎,都是那种黑黑的粪球,不大,现在想起来,大概也就是成年人半个小指肚那么大吧,很像羊屎蛋,而兔子呢,早就不知去向了。后来我和爸妈满屋子的一通找,沙发下桌子底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一同围追堵截,这才把两只兔子捉拿归案。也是因此,我对它们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虽然也喂食洗澡的伺候,忙的个不亦乐乎,但是始终对它们心存芥蒂——这也就为我后来对它们的蹂躏和虐待打下了伏笔。其实说是虐待,也不怎么残酷,就是在阳台上追它们,因为总听说兔子善跑,说谁跑的快,都说跑的跟兔子似的,再加上整天听龟兔赛跑的寓言,更是强化了兔子跑的快的印象,所以就打算追到了骑兔子,不过也一回没骑过。再就是,总是听说兔子胆小,也成了个个形容词,兔子胆,所以就把兔子抓住放在家里最高的那个柜子的顶上,想要看兔子害怕的时候什么样。可是就没想到,这一对兔子也真节烈,居然双双撒腿就往下跳,结果自然是勉强落地软着陆。我玩了一两回,还觉得不过瘾,反复的这么折腾,终于,人有失手马有漏蹄,兔子也有没准的时候,居然一不留神,就摔了,还俩都摔了,一死一瘸,瘸的那个不久也死了。死兔子怎么处理?自然就是祭了五脏庙——这就是我第一次吃兔子的原因
其实我小时候折腾动物的方法不计其数,被我玩死的动物也远远不只两只兔子这么点。就比如,我曾把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然后放在地上看它们蹦,谁蹦的高,谁蹦的时间长,还和别的家里也养金鱼的孩子打赌,各自把自己家的金鱼从顶楼上扔到楼下,然后再跑下去看彼此的金鱼都死了几个,还有几个活着的,统计死亡率。这事当然会被家人责骂,让我检讨,我还说呢,应该按照金鱼的体重长度分出级别,就像奥运会那样,公平竞争。又比如我曾做过一道很神奇的物理题,大致是说,猫之所以从高处跌落而不会摔死摔伤,不是因为猫有九条命,而是由于猫的身体结构很特殊,骨骼关节灵活柔韧,所以猫能做出两套高空落地的姿势,一套准备动作迅速灵敏,反应快,但是抗冲击的能力差,适合于从低处坠落的时候使用,另一套缓冲效果好,减震充分,但是准备姿势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合于从高处坠落的时候使用,猫可以在跌落的瞬间反应出应该选取什么姿势,但是恰好有一个高度,跌落时产生的冲击力,只有用第二套姿势来缓冲才能保住猫的小命,但是坠落的时间只足够猫完成第一套姿势的准备动作,所以猫若是从这个高度掉落,就必然会摔死,题目要求计算这个必死的高度。题目自然是不难,就是个最普通的自由落体和冲量定理的应用,但是我对猫到底有多少种落地姿势,各种姿势都是什么样,怎么选取和变换产生了兴趣,这种纸上谈兵的计算题和一些生物书上的粗略描述显然不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于是本着百闻不如一见的原则,我就找了只猫,然后让哥们一层一层的爬楼,分别从各个楼层把猫扔下去,我在下面仔细的观察,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这个生物学的课题,实践出真知
话说到此好像和舌尖上的兔子渐行渐远了,呵呵。其实对于我来说,上学的时候,吃兔子和吃老鼠一样,实验室的样本兔子也是重要的来源。只是兔子肉的味道和口感并不怎么特别的有个性,还要看加工和调味的方法。兔子肉不挑手艺,烤煮炖炒都可以,搭配各种食材也没问题,所以怎么都能吃。这种几乎百搭的食材我是很喜欢的,如果是主料,想吃的时候,无论用什么都能凑成一道菜,如果是辅料,无论做什么都能放一点,总之都不会出错,只要敢于尝试,没准还能开发出新的风味,不要害怕不好吃,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总是虚的,还是做出来吃吃看,盘子里头才能见真招
我这种不断尝试的做饭风格,和妻做饭的风格就恰好相反。她是个完全的计划经济,每顿饭做什么吃什么都要事先设计好了,然后看家里有什么,还缺什么,再去采购,所以每个菜的每个搭配都有出处;我则是个彻底的自由经济,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激发出了我什么样的灵感,于是就没准做了什么,遇到不相干的食材也敢于往一起撮合。也就是说,妻做饭有剧本,都是有准的,我做饭则靠现钻锅,全凭临场发挥。所以,每次我做出来的饭菜,无论好吃不好吃,都是无法再现的,因为我根本就不记得我是怎么做出来的。甚至许悦多年前看到我做饭,故作惊恐的说要我先吃,俩小时后如果我还健在,她才敢动嘴。同样的道理,对于我这种做饭不计划,全靠随机应变的人来说,各种百搭的食材无疑总是能解决大问题的
其实就如我在老帖里多次提到过的,所谓的“有四爷特色的‘吾道一以贯之’”,大致的概括起来也就是说,人的性情总是会反映在所有的事情上,无论是做饭还是做人,爱尝鲜的人做饭也出花活,有条理的人做饭也思路清楚。不过做饭这种事,做好做坏,总之只要用的不是稀奇古怪的原材料,加工的方法到位,火候足够,把食物全都弄熟,最坏的结果,大部分也不过就是色香味全都恐怖无比,倘若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悍,实在是忍无可忍的时候,倒掉不吃也就罢了,虽然浪费粮食,但是起码还能降低风险指数,有益身心健康,要想做的引起急性的食物中毒,那还真需要一点机缘巧合。但是倘若是用在了别的事情上,那可就很难说会有多大的风险了,也许就是差之毫厘,结果却能谬以千里,算账差一点倾家荡产,文章差一点遗臭万年,军事差一点亡国灭种,医生差一点杀人害命。而对于我这种不喜欢也不善于计划的人来说,为了防止不时之需,避免遭遇到关键时刻两手攥空拳的尴尬局面,无论什么事,身边都需要多预先准备点像兔肉这样的“百搭”才能安全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

2013年01月2日

《大上海》是在调戏梅兰芳吗

Filed under: 视听 — gcd0318 @ 05:20

以前曾见豆世兄帖子谈起影视作品中的京剧bug(http://blog.xikao.com/2012/09/18/1204),当时还觉得,豆兄真是小题大做了,这种话题,只合充作戏迷艺人之间的谈资,原本是不足为棒槌道的,可是今天看了《大上海》,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
那个程摘梅,有人说就是在调侃梅兰芳和程砚秋,这个说法纯粹打趣,没什么意思,我当然不是开这种低级趣味玩笑的人,我要说的是,为什么字幕明明写的是1915年和1917年,而剧中人物却能唱起京剧凤还巢,而且还是梅派的腔?京剧的凤还巢是梅兰芳编的,首演时间我不大记得,但是可以确定,是1920年以后。等到了最后大结局的那场所谓的“女将军大破番兵”,竟然唱起了京剧穆桂英挂帅,又是梅派的腔。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1958年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作品,后来成了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而剧情这里的时间背景,再怎么晚,也是抗战期间,穿越了十几年。当然了,如果仅仅如此,那还不是最搞的,更搞的是,前面先出来一个番将,说什么摆下天门阵,接着就唱起了捧印,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这到底是破了天门阵还是没破呢啊,自己就骂题了
不过有一点就是,舞台上飞道具枪扎死人倒不是什么离谱的事,武行演出用真刀真枪原本就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卖点,而且故事的背景还在上海,就更可以理解了
当然了,为了遮羞,最还也还只好补充说一句:这也就是希望可以作为看戏的演戏的人之间的一个话题而已,拍电影随它去了,演义小说都可以恶搞历史,三国西游还能成经典,上天台可以有凌烟阁,霸王别姬可以有一刹那,京剧可以穿越,现代人拍电影又何必一定要遵循什么事实呢

发自 WordPress for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