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看世界

2011年04月27日

看这站牌的名字起的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2:19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0711%20%5E56%5E6.jpg
但凡对当地的地理有一点不熟悉都不知道该怎么坐车,也不知道是在省事还是找麻烦
其实想省事就是找麻烦

2011年04月26日

绝对是群众的智慧

Filed under: 生活 — gcd0318 @ 01:11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48.jpg
还有啥可说的

2011年04月21日

上班路上

Filed under: 生活 — gcd0318 @ 03:12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54.jpg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55.jpg
因为不相干,所以能欣赏
是为距离产生美的美学解释

2011年04月20日

台北故宫的参观措施比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要好

Filed under: 言论 — gcd0318 @ 00:07

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台北故宫)的官方网站上的说明(http://www.npm.gov.tw/zh-cn/visiting/visit/hours.htm),台北故宫的参观并不全面免费,而是对特殊人群(老年、残障、学生、军警等)或者在特定时间(周六18:30-20:30,以及某些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或者某些区域(至德园、儿童学艺中心等)免费,某些展区还有预约参观的措施(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儿童学艺中心)。这样的好处就是,首先,收费参观过滤掉了那些对于博物馆抱“可看可不看”态度的人,尤其那些有的是时间的人,爱贪小便宜的人,对于真正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来说,可以保证足够的进场机会,而且价钱并不高,160台币只相当于不到40人民币,和台北人均收入相比,并不是个很大的数字。同时,特定的免费时间、免费区域和免费人群,也达到了公共博物馆的“服务大众”的目的
反观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则是不加区别的免费,同时限制每天的参观人数和同时在馆人数等,这就很自然的造成了大量排队和长时间等待的问题,甚至进了馆还要被催促,不能仔细的看清楚每一件感兴趣的展品
不得不承认,公共大型博物馆,确实很难在服务社会、确保参观质量、维护博物馆内部环境和展品之间做出平衡,往往需要根据人流量和博物馆素质进行权衡,制定有针对性的参观策略,但是像国博这种一刀切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完全无视参观者的时间和需求,集中体现了管理者头脑简单,懒于思考,手段单调,孤陋寡闻的特点,实在是扯淡得很

2011年04月19日

相当它妈的不要脸的停车方法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2:09

如图所示,拍于我楼下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51.jpg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52.jpg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53.jpg
手机+闪灯,效果还凑合,稍微仔细点,还是能看得见的
回来就看见这逼堵在这,我脾气好,绕过去了。我还以为就是停一下,车主上楼拿点东西什么的,立刻就走,也能理解,谁还能偶尔没有个急事啥的,咱有涵养,不跟二百五一般见识
半个多小时以后,我下楼买东西,见丫还这么停着。找了半天发现没带刀片,钥匙试了试,不够利,划不出印,也懒得上楼了,算孙子命大,捡了个便宜
把路挡的还真够严实。本来就是一个车道的路,停一个车就只剩下个走路的过道了,边上的车位里还早就停了一个车,这个京N9LW30就这么不懂事
本来想打120报警给拖走,但是……手机在最不该没电的时候没电了,看来下班前充的那20分钟,也只够维持闪光灯亮三下的

2011年04月15日

三妻四妾年代的男人真有那么自在吗,那时侯的男人会很爽吗

Filed under: 故事 — gcd0318 @ 01:04

那时候,一般大老婆都是家长安排的,主要考虑的是家族,门当户对什么的。如老帖里说过的,这样有利于家庭团结长治久安,但是对于小两口而言,基本上谈不到情感,都是后恋爱先结婚,而且对大老婆的要求主要还是端庄贤惠,什么都要端着,上床?大老婆会说,相公有空好好干事业,别整天想那个
没意思吧,真没意思
那就找个小的去? 呵呵,不但花钱,而且花钱。小老婆本来就是财产,要买,而且小老婆几乎不能扶正,男人一死什么都没,所以图的就是男人的钱,使劲的捞钱,给自己留后路——话说当今,很多大老婆也都希望可以大奶身份二奶待遇,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可就这,小老婆还不是想讨就能讨的,还要有理由,比如大的不生儿子啊,什么什么的,小的也只有生了儿子才有唯一的机会扶正,但是也可能被“舍母取子”,甚至“杀母留子”。因为没地位,因为要钱要生儿子,所以小老婆对男人一般是使劲的要——要什么?你懂的,官人我要……都不知道是谁在玩谁。稍微给点好的,就蹬鼻子上脸,一冷落,又屁事多,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白了,就是有所图
烦,真烦
要不就和使唤丫头扯一腿?哈,更恶心,但凡有点姿色的,谁干使唤丫头的活啊,你以为谁家厨房都蹲着一个潘金莲呢?而且啥都不会,也没情趣,就是个农村大妞,50块一次的土鸡的货色
爽吗?爽什么呀
还是出去逛个窑子吧……可别以为这是便宜,花钱比小老婆还厉害。我每次听三堂会审的时候都很纳闷,王金龙给苏三修楼盖房买首饰的,几万两都花了,赎身好不好?可就算是花钱不是问题,不差钱,但是呢,高档窑子(那叫青楼,原本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窑子才叫青楼,不过按照老帖里提过的称呼的“每况愈下”现象,到了后来就是,随便一个妓院就敢叫青楼),就是一个字,贵,而且大部分还都不卖身。这个好理解,天上人间的姑娘一般都不陪着睡觉,只陪着聊天,不管古今中外琴棋书画,学问才华比秀才都大。小头憋的难受就别来这了,花钱多,还不解决实际问题,去小窑子吧?卫生,安全,都是麻烦事,皇上嫖妓都花柳了,不划算
这叫什么事啊
还是泡个良家偷情通奸啥的吧,便宜卫生不说,还比较方便,但是呢,首先就是难度大,潘驴邓小闲哪一项做到了都不简单,还得找到有缝的蛋才好下手。就这还不算完,还要考虑危险,太危险,就算遇上武大郎杨雄那样的窝囊废糊涂蛋,也难保不遇上武松石秀这样的牛人
怪不得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那好歹是个念想,YY无敌

2011年04月14日

一般规律融会贯通总是有用的

Filed under: 生活 — gcd0318 @ 01:52

其实我不怎么会写shell,但是按照规则去猜,还居然解决了个连老于同学都没处理过的挺麻烦的事,被戏称为“shell天赋”

2011年04月13日

当我纠缠在ruby的约定大于规定和英文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单词复数之间时突然想起,ruby是日本人发明的

Filed under: 感悟 — gcd0318 @ 00:31

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2011年04月12日

google图片返回的结果有点让我震惊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0:43

最近因为手腕腱鞘炎,我就随手在google上搜索了一下包扎用的纱布大概什么行情什么价钱——小维买的居然没几片就要5块钱,实在是使不起
为了直观,我直接搜图,关键词是“局部 包扎 纱布”……于是我就震惊了
结合老帖里提过的关于ssh的默认搜索提示,以及google一贯自我标榜的不人工干预搜索结果,我觉得google很明确的在告诉我们,大家关注的热点到底是什么

2011年04月11日

文学编程

Filed under: 言论 — gcd0318 @ 01:23

高德纳教授提出了文学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其主要思想在于,转变思维,程序不再是告诉计算机做什么的指令,而是向人类描述如何让计算机做事情的文字,编程像写文章一样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编程,也许经过严格训练之后,编码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会降低,甚至可能还会提升,代码交流的难度也会下降,这些都是好处,但是也有缺点,比如,代码的执行效率必然要降低,至少也要增加更加复杂的编译或者解释过程
可能某些特殊的语言能够很好的支持文学编程,而无所谓它是编译的还是解释的。以下为了方便,先以编译说事
如果是编译执行的代码,那么就要有更加强悍的编译器,其设计的复杂程度必然加大,因为它需要更曲折的周转才能变成机器可识别的操作指令流,编译的难度和效率都会降低,比诸如C或者Java这样的语言要复杂和低效,就更别提和汇编这样的低级语言相比了
语言越高级,编译步骤就越复杂,这个很好理解,即旗只认识机器指令,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程序员都是按照自然语言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思维要变成机器的指令,需要程式化,具体化,细致化,结构化,其中间步骤的工作量是一定的,需要程序员的编码和编译器的编译两个步骤来完成,如果程序员多做一些事,编码复杂点,那么编译器就可以少做一些事,编译的快一点——最快的当然就是程序员来做编译,直接写机器指令,但是这样的程序员最辛苦,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程序员来做,而汇编语言用人类可理解的词汇来标记机器指令,这就稍微有些类似自然语言了,于是也便减轻了一些程序员的工作,作为代价,机器就要做一个转换工作,把类似自然语言的词汇转换成机器指令。像C这样的语言,其表达方式更接近人类的语言习惯,也就让程序员可以再轻松一些,但是同时,c的编译过程就远比汇编要来的复杂,不是逐行逐句逐词代换就能解决问题的了——于是有了编译原理这个学科分支
那么文学编程呢?很显然更接近自然语言,程序员理解起来更方便,但是随着而来的就是,编译器会更加复杂,要做的事情更多——我是说,由代码到机器可识别的指令序列,这个过程会更慢。不过其实,这不是问题,我们每一代人,都会做一些若干年前认为很奢侈很浪费的事,而且理所当然的乐此不疲。比如我15年前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会有几M大的图片在网络里传播,网络上会有交互动画,甚至直接在线看电影这样耗费流量的事情,所以也许三两年后,编译代码的开销其实根本不是问题,我们会有非常强大的机器来达到我们所需要的速度
当然了,如前所说,编译或者解释都不是问题,不过其实,解释执行的语言可能更麻烦,更低效,虽然开发调试的过程在操作上会好一些,但是,依然是如前所说,速度和效率都不是问题,虽然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是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被生存压力留下的深刻烙印,而且是无极限的,永远不知满足的
但是另外的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程序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于是培养程序员的标准也便跟着降低了,程序员真正出现两极分化,最有才华的,去做编译器或者解释器,而最没才华的,去写代码……没有中间地带。于是,技术的神圣性也便轻而易举的被解构——这可能是新灾难的开始
其实这也不是问题,任何新一代的语言,都会带来老一代程序员这样的担心,只不过,如果真的自然语言的形式语法和语意一旦进入了编程语言,那么语言到底会怎么样……是不是就是要死了
死的语言,不是没用的语言,而是不能继续发展的语言。就比如Java,非常有用,Java程序员的就业环境也非常好,市场广阔,但是就单从语言本身来讲,我觉得Java已经离死不远了,因为它很难再有发展的余地。当然Java目前还无法胜任文学编程,其实文学编程也和具体的某种语言基本上无关,文学编程是一种思路,完全可以通过framework的方式对任何一种语言进行改造,使其可以胜任文学编程的要求——也许这将会是Java的下一个苟延残喘的方式,总会有些不死心的人还要以各种途径来让某个行将就木的尸体再继续蹦达几天,还美其名曰“1+1>2”。不过如果真的这样……那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借尸还魂”了——无论是没有驱壳的灵魂,还是真魂出壳的尸首,总之都是死的
DEK是伟大的,虽然他的TAOCP还没写完。但是伟大不等于永远正确

2011年04月8日

这次wwcd应该只有软件没有硬件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2:49

但是我觉得更多人关注的焦点还是乔老爷的寿命

2011年04月7日

继续秀手机的拍照能力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1:11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33.jpg
http://cid-0b6826f6cf83c99e.photos.live.com/self.aspx/misc%20for%20reference/IMG0034.jpg
原大下可以看到树枝上的灰尘,花瓣上的纹路,花蕊上的褶皱,以及花萼上的绒毛

2011年04月4日

时空错位和教育普及

Filed under: 言论 — gcd0318 @ 01:11

有很多看似了不起的才华其实都是来自时空的错位,也就是,不该出现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的现象,恰巧出现了,于是引起了惊叹
比如会用毛笔写字,现在只要能拿着刷几下黑道道的,都敢叫做书法家,其实大部分都不过是童生水平而已,就更别提那些刚能拿得稳笔画得直线的小毛孩子了。当然这些都还不离谱,离谱的是,用写硬笔的动作要领来写毛笔字——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因为不这么写,就没有廉价的喝彩和掌声
比如认识繁体字,读得懂文言文——还得是加了句读以后的版本,这在倒退50年都不算新鲜事,是识字开蒙的基本功而已,尤其是文言文的句读功夫,更是重要,因为古代写字都是没有标点的,完全要靠读者的判断来断句,所以在古代,阅读也是一项需要经过训练的技能。当然了,现在谁要是能够写得出像样的文言文,那更是要引起惊叹并且被视为异类了——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罗刹国里美男子的标准原本就是另外的一套
比如写国诗(这里借用徐胡马博士的定义)和骈文,其实也都是古代读书人的基本技能而已,尤其骈文,更是简单。有些人总觉得,骈四骊六的不好写,因为要照顾音韵和格式,呵呵,这只能说,这些人没写过,甚至压根就不懂得汉语的基本规律。因为汉语的几大特点之一就是,重音字多,同韵字就更多,有足够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其实恰恰相反,骈文因为有固定的套路,有固定的格式和用字要求,所以作者只要认识足够多的字,需要考虑的问题反倒更少。当然了,像八股文,有人说因为格式固定了,所以不容易写出好文章。呵呵,其实这也是没写过的人想当然耳,只要有足够多的知识积累,八股文更有助于作者把精神集中在文章的内容上,因为文章的形式已经固定好了。明清科举的弊病其实是在于不能出了四书五经的范围,而不是八股文本身
比如皮黄曲艺,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解放前大街小巷会的人多了去了
比如英文,在中国似乎成了受教育程度的标志之一,其实到了美国,随便拉一个三尺顽童,都比中国名牌大学的高才生说的顺溜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教育普及干的好事
要普及,就不能有难度,所以只要教一些最简单的东西,所以渐渐的,那些很简单但不是最简单的东西,就竟然成了高深,而真正的高深,不失传才怪了
很多人都在琢磨为什么中国现代没有大师,呵呵,其实哪只是现代,中国解放后就没有出现过大师了,全靠解放前残留的那些“民国遗产”大师坚持着。这其中,教育普及也功不可没。教育普及,让所有的人都要接受教育,不管这个人适合不适合受教育,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愿意受教育,总之所有的孩子都要读书(万幸这一条还没有被彻底完全百分之百的贯彻执行),然后再去责怪为什么教学模式单一,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要按照一个模子。呵呵,那么多孩子都扔到学校去,一个老师一届就要教上百个学生甚至更多,还要老师因材施教,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应试应运而生——孔子一辈子才教了3000个学生,成材的只有72个,难道现在的老师比孔子还牛逼?我反正是不相信。接着,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了那些不必要教不值得教的学生身上,而少数有天赋的学生也只好当了陪葬品,天赋再最需要培养的时候没有得到培养,甚至还不断的被扼杀,等到可以进行选拔性教育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已经没有英才可以选拔了
这还没完,教育普及的罪孽才刚刚开始
越是高深的道理,就越需要清醒聪明的头脑才能接受得了,也因此,就越不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而为了普及,道理又只能被简单化,简单化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曲解的过程,就是阉割的过程,就是歪曲的过程,就是妖魔化的过程,就是去掉逻辑只有结论的过程,于是教育变成了灌输和宣传——然后有些人就开始站出来高喊着“不要灌输”——哈,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还要把道理讲清楚,又是强人所难,所以就只好只讲一些基础基本的东西,让社会离真理越来越远
再接着呢,因为教育普及了,所以谁都觉得自己是个有知识的人,于是无论实际上有没有,无论我们和知识愿意不愿意,知识都被平民化了,于是知识的神圣性也就被解构了,所有的人都看谁都不顺眼,觉得所谓的专家,其实也不过就是如此而已,觉得自己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代替专家做表态,至于什么大师不大师的,没几个人,却要花很多钱去培养,培养出来以后还要供养,为了一个大师所做的投入,足够好几百小百姓生活(这很好理解,大师需要工作,而且大师做的往往是和生活不那么相关的工作,但是花钱很厉害,欧洲那个地下核子实验室,那就是个地下城市的规模,但是在那工作的科学家(还不都是大师)远没有一个城市居民那么多),发射神5神6干什么?有这些钱不如花在贫困山区教育上(而且咱又不像美国那样,白宫让华尔街拉一下某些大宗物资的国际价格,立刻就能赚钱)。这些人动辄就想给专家找点毛病(当然了,有些专家也确实毛病多多),但是其实恰还都是提的外行意见。甚至还有方舟子之流,靠迎合这种低级趣味来自我炒作的
————————以下内容和主题无关————————
方舟子这么多年了都没有被打死,这就已经充分说明,被丫攻击的都是好人,没有恶棍,否则丫早销魂了。但是好人的问题就在于,为民除害不能除恶务尽,没把丫打死。顺便也奉劝方舟子,有认识丫的给带个话,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找不着祖坟都没关系,什么时候听见有人骂街,找着那个裂口子赶紧磕头,一准没错,阴天下雨的时候少出门,尤其马上到夏天了,经常往有避雷针的地方靠近一点,有好处,等到哪天苍天有眼一个炸雷把丫给劈了,受累路过的帮我捡几个丫的牙回来,我没事可以拿它串串脚气
————————以上内容和主题无关————————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东西在推波助澜,就是所谓的“人人平等”。古代读书人有优越感,所谓“秀民”,甚至法律上也有很多特权,有资格报考公务员就不说了,很多朝代有功名的知识分子还可以见官不跪,一个秀才要是犯了官司,地方的行政官员都管不了,必须由专门的主管读书人的学政来处理,甚至宋朝只要是个念书的人,就基本上没有死罪了。所以孔乙己穷成那样,也要保留着读书人的身份不丢,这要是放到现在……呵呵,现在什么都讲究个“少数服从多数”,谁让你知识分子是少数呢,活该。所以当初虽然梁思成教授声嘶力竭的高呼,你们这么搞,北京50年后的交通要有大麻烦,但是呢,没办法呀,他是少数,他的那点无力的呐喊,是必然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拆城墙”的呼声所淹没的——其实如果考虑到WG耽误的10年,北京交通出大问题的时期,大概齐的还真就是梁教授所估计的这个时间范围——既然人人平等,那么知识分子也就不高人一等了,WG一出,让读书人也见识到了工农兵大老粗们的能量,于是呢,道德上的精神上的甚至法律上的优势都没有了,那就干脆在钱上找齐吧——“笑贫不笑娼”在古代可能还只是说说而已,今天可是名副其实的落到了实处,开始玩真的了。所以古代有冻死迎风站的穷儒,当今只有为了钱什么文章都敢写的败类“砖”家——就比如,方舟子

2011年04月1日

严重反对使用长城宽带

Filed under: 广告 — gcd0318 @ 03:37

明天就去问问怎么退掉